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公共政策分析入門
Introduction to Public Policy Analysis 
開課學期
107-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系  
授課教師
 
課號
PS4636 
課程識別碼
302 5340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1,2(8:10~10:00) 
上課地點
 
備註
總人數上限:5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是一門公共政策分析的入門課程,主要的目的是要介紹如何進行公共政策的分析,特別是近年發生一連串的社會抗議活動,或是對於政府施政的不滿,這顯示政府在政策規劃與執行方面,出現許多缺陷。
但政府之所以存在,主要的目的是要解決社會問題,只是需要政府介入處理之問題通常都比較難以解決,例如外部性與公共財等,因此政府所要處理的問題,就本質上而言,本來就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再加上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政治人物及官僚個人的侷限、利益團體的動員、以及政府各分支、各部會、及各層級政府的本位主義與交互影響等,都使得問題更難獲得有效的解決。
因此許多人對政府提出批判,甚至抱持悲觀的態度,但本課程的設計是認為政府仍然有能力進行好的政策規劃與分析,但最初的或是較佳的政策擬案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會面臨到許多政治上的挑戰與限制,導致最後所制定的或所執行的政策,與最初規劃的政策有所不同,甚至還有可能遭到否決或擱置而不被採行,因此,我們應當了解這些可能的挑戰及限制,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然後才能發展策略來處理它,因此,在政策規劃與分析時就要納入上述考慮,因此希望同學們能抱持一個比較樂觀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問題。
在公共政策的分析上,基本上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著手,第一個面向是公共政策本身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這是因為公共政策常是跨領域的,例如科技政策、農業政策、水利工程政策等的制定,不論從問題界定、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甚至到最後的決策、執行、與評估等,皆需要相應的領域知識與專業分析,否則很難有效解決問題。
第二個面向是客觀的政策分析方法,也就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上,常會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或工具,例如成本效益分析、政策評估、利害關係人分析、制度分析、政治經濟分析等。這是因為即使分析師擁有領域知識,他仍需要一些基本的分析工具,才能從某些角度切入來分析公共政策。
第三個面向是政策過程的相關知識,這是因為一個政策從政策規畫開始,必須經過一些政治過程,例如獲得立法院的通過等,才能合法地被執行,但這過程並不是簡單且直線的,它通常包含一定的選擇、衝突、溝通、協商、與妥協等,如此才有可能獲得通過,因此,即使政策分析師擁有領域知識與客觀的政策分析能力,若不了解政策過程,則他可能會看不懂整個政策的協商及演變過程,而有可能歸因為民粹等其他因素,而錯失可能的機會,因此這也是政策分析中,很重要的部分。
在上述的概念下,本課程將不介紹第一個面向,因為各政策領域的知識太廣博,且分散在各學門之中,在一學期中不易有成,但本課程仍期待同學自行學習,並在期末報告中呈現學習成果。
故本課程將專注於後面兩個面向,包含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將介紹客觀的政策分析方法與概念。這包含公共政策所要解決的問題為何?是否真的需要政府介入?如何介入?在此會介紹一些政策的工具及其分析,也就是提供同學一個工具箱,以利在面對政策問題時,可以從工具箱中找出適當的工具,或是了解每一項政策工具的優缺點,以資因應。最後則會簡介一些客觀的政策分析方法,如利害關係人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及政策方案評估等。
第二部分則是介紹政策過程的相關分析,因此會介紹政策環境,以及常見的政策制定參與者,例如企業、民眾、利益團體、大眾媒體、專家及總統、立法委員、官僚、與政黨等,以了解他們的本質、目的、特性、及限制等,以了解他們在政策過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最後,則會簡介一些政策制定與政策改變的理論,探討政策執行的問題等。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同學了解政策規劃與分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所包含的不僅有特定政策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分析,也包含對整個政治環境、制度、及政策過程之了解。因本課程的時間及個人能力有限,因此本課程的設定是希望各位同學能在修習完這門課之後,能夠具備政策分析師的基本條件,在面對各種不同的政策時,雖然缺乏該政策領域的專業知識,但仍能夠提出聰明的問題,迅速掌握核心問題,確認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及可能的效果與贏家輸家,並預測各利害關係人及政策過程參與者之可能行為,並發展策略使較佳的政策能獲得通過及有效的執行。

每週進度及教學內容簡述

1. 礁溪溫泉治理的問題:從一個個案談起!
2. 為什麼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好嗎?
3. 利害關係人分析
4. 政策工具分析
5. 政策類型
6. 成本效益分析1
7. 成本效益分析2
8. 政策分析流程與政策制定過程
9. 政策環境與企業對政策之影響
10. 民眾、利益團體、媒體、與專家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11. 總統、立委、與官僚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12. 政策執行與管理
13. 政策評估與規劃
14. 政策議程
15. 政策改變與政策制定過程理論 

課程目標
1. 了解政府為何要介入某些社會問題?了解不同政策工具之優缺點,找出較適當的介入方式。
2. 在政策過程中,找出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及參與者,並分析他們的角色及影響力。
3. 培養學生進行政策分析的能力,例如對可能的政策方案進行初步分析、並思考可能的策略,使較佳者能被採行、制定、及執行等。
4. 培養學生書面及口頭報告的能力,特別是在政策分析的應用。
5. 知道如何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公共政策的分析與研究。 
課程要求
本課程預定的評分標準如下:



1 每週報告10@4 40 points
2 期中報告簡報 10 points
3 期末報告 30 points
4 期末考 20 points
總和 100 points
各分項簡介如下:
1. 每週報告:本課程希望同學在看完指定文章後能參與課堂討論,因此請各位同學預先看完當周指定的文章,並從第三周起,於當天上課結束前繳交當周指定文獻的閱讀報告,報告內容的重點有三:(1) 綜合整理這些文章的重點;(2)舉出一些與該周指定文章相關的台灣政策實例;(3)疑惑、問題、或心得。每次報告以兩面為限,第一頁為當周文章的重點整理,第二頁則是實例、心得感想、與問題。每次報告總分為4分,上述兩頁的配分分別為2分。本課程從第三周起共有12次的寫作機會,我將採計最高的10次分數為你的每週報告成績。
2. 期中報告簡報:每一組學生須針對某一個公共政策或公共服務的提供,找出它目前運作的問題,並進行分析,在期中報告中,需要簡介這個政策的背景、目的、內容、歷史沿革、分類、執行方式、政府所使用的工具、運作結果、及當前問題分析等,甚至應包含一些該政策領域的專業知識及利害關係人的介紹。
每一組請在10月中以前,告訴我你所選定的題目,題目選定時或是報告撰寫期間,你可以隨時來找我討論,我很樂意與你一起探索,也希望這樣的討論對你的期末報告品質有幫助。
期中報告在11月 * 日舉行,不用繳交書面報告,只要準備簡報,並將簡報內容列印給課堂所有成員即可,每組報告時間為5分鐘,問答時間5分鐘。
3. 期末報告及簡報:每一組須針對其期中報告主題,依照本課程講授的內容來分析其政策,重點在於你若是政策分析人員(不一定是政府公務員),請清楚描述你想要達成的政策目的為何?應該如何分析?在政策過程中會遭遇什麼困難?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解決?特別要考慮政策參與者之可能行動、實際制度及政策執行之限制,然後發展可行的策略來嘗試解決。
每組將在期末上台報告約10分鐘,並回答相關問題約5分鐘,在1月9日繳交紙本的期末報告一份報告,其上限為8面,字體不得小於10。
4. 期末考:以本課程的內容為主,在期末進行一次期末考。
5. 上述作業、報告、或考試,請在期限內繳交,逾時以零分計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1. 吳定,2017,公共政策,三民書局
2. 羅清俊,2015,公共政策:現象觀察與實務操作,揚智書局。
3. 自編教材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